國外大事
10歲女孩生小孩 震撼哥倫比亞
自由時報 – 2012年4月7日 上午4:31
懷孕39週 剖腹產下一女嬰
〔編譯魏國金/綜合報導〕哥倫比亞一名十歲女童日前產下一名健康女嬰,成為全球年紀最小的產婦之一,消息傳出引發震撼。女童分娩的醫院主任卡薩迪耶哥直言,當其他女孩玩著洋娃娃的時候,這名女童卻必須照顧真人寶寶,實在令人震驚。英國每日郵報報導,女童是哥國北部瓜希拉半島的瓦羽族原住民。她懷孕卅九週後進行剖腹生產;大部分的妊娠期是卅八週。
瓦羽族原住民 從未作產檢
報導說,來自馬諾爾鄉鎮的女童懷孕期間未曾進行產檢,她到醫院時就快臨盆,據稱她到院時已出血,淚流滿面,承受「劇烈」陣痛。由於她的年紀太小,手術恐危及她與寶寶的生命,不過醫師仍決定放手一搏,醫生說,寶寶體重近二三○○公克,母女均安。目前拒絕親自哺乳,兩人仍留院觀察。
哥國媒體推測,女嬰生父是十五歲男孩,也有一說是卅歲男子。雖然哥國警方可以依未成年性交起訴生父,不過哥國憲法保障瓦羽族擁有部分自治與維護其文化風俗,依據瓦羽族風俗,婦女極年輕時就懷孕生子。
秘魯的5歲媽 專家斥騙局
全世界最年輕的母親是秘魯女童麗娜.麥迪娜,她過完五歲七個月又十七天時產子,這件事發生於一九三九年,是當時的大新聞。但這起事件的真實性仍存疑,有些專家斥之為騙局。
現在已七十八歲的麥迪娜未曾透露孩子的生父身分,或許她也不知道此人是誰,當時負責該案的醫師說,當問及如何懷孕時,麥迪娜「無法給予清楚回應」。
麥迪娜的父親曾被依強暴與亂倫罪被捕,但因罪證不足而獲釋。由於骨盆太小,麥迪娜只能剖腹生產,她產下健康男嬰,取名為葛拉羅多,一九七九年,葛拉羅多因骨髓疾病死亡,享年四十歲。
感想:其實我認為十歲生小孩並沒有很奇怪,十歲大概是四年級,有些女孩如果成長的比較快,月事早來也是正常的,當月事來的時後懷孕當然是沒有問題,古代的人們不也是早早就結婚生子了嗎?只是五歲就生子滿有疑點,我認為五歲的小孩身體機能都還沒有成熟,要生小孩的話,那就滿令人震驚了。
國內大事
大學學雜費拔河 教部左右為難
中央社 – 2012年4月7日 下午3:58
(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7日電)大學學雜費已經凍漲多年,各大學資金缺口逐年增加,希望教育部放手給漲,但是什麼都漲,家長、學生和教師團體大動作陳情,左右為難的教育部,只好從善如流,決定凍漲1學期。
高等教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基石,但是高等教育是高投資成本的教育,需賴充足的經費支援,才可以看得到成效,而大學學雜費因遇到金融海嘯、天然災害等各種原因,近3年學費都沒漲,這也是為何各大學口徑一致要喊漲。畢竟如果以99學年度世界主要國家學雜費占國民平均所得比率及賦稅負擔率來看,台灣低於美國、日本和韓國。
台灣公立學校學雜費1學期平均新台幣2.9萬元,占國民平均所得比率為11.31%,私校則平均為5.5萬元,占21.18%;美國公立學校占22.59,私校占73.97%;日本公立學校占13.13%,私校占55.01%;韓國公立學校占17.46%,私立學校占31.38%。
由於學校人員調薪要各大學自己埋單等各項成本支出,各大學資金缺口越來越多。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就說,綜合各項支出,資金缺口達2億元,如果學費不漲,必定會影響教學品質。拿了最多政府補助的台大都如此了,其他學校更是苦哈哈。
支持學費調整的人說,什麼都漲,就學費不能漲,這是說不過去的。
只是油價漲,許多民生用品跟著漲,但薪水沒漲,民眾受不了,實在很難接受學費也漲,各團體頻頻到各地陳情,希望部長承諾「學費不漲」。
兩邊都有道理,教育部左右為難。
熟悉教育人士分析,原本今年沒有意外和選舉,是很適合調高學費的時機,但卻遇到什麼都漲,各種反彈聲浪強烈,相較於其他聲音,各大學算是好說話的一群,加上漲幅又不大,所以教育部向大學「摸頭」是可以理解的。
依「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」,有套基本調幅公式,參酌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,依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(30%)、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(35%)和受雇員工薪資年增率(35%)或其他相關指標,核算公告每年學雜費基本調幅,並且不得超過2.5%。
依據公式的計算,101學年度學雜費基本調幅為1.76%,如果以公立學校1.5萬名學生來算,學費收入最多增加250萬元左右,所以教育部決定做出要學生「安心穩定」的方案「凍漲1學期」,也就是今年不會漲,學校有困難,教育部承諾會補助。短期的爭議總算解決。
長期來說,問題還是沒解決。校長出身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很清楚,要馬兒跑,又要馬兒不吃草,各大學立場實在很為難,在立法院他還為台大辯護,要立委不要為難台大校長李嗣涔。
為了不要每年這時候為學費雙方拔河1次,蔣偉寧堅持,半年內學費政策將出爐,學費調整常態化,過程公開透明,廣納意見,相信這也是全民所期待的。101040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